01
日前,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編制的《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全文公開,要求“促進煤化工産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按照生态優先、以水定産、總量控制、集聚發展的要求,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
同時,為發揮碳固定消納優勢,需加快推進煉化、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産業耦合示範,利用煉化、煤化工裝置所排二氧化碳純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點,開展二氧化碳規模化捕集、封存、驅油和制化學品等示範。
02
無獨有偶,年初發布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中也提到了現代煤化工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并針對煤制甲醇、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提出要求:到2025年,這三個重點方向達到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産能比例分别為30%、50%、30%。
2021年年底,生态環境部透露,将分期分批制修訂包括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等在内的“兩高”行業環評準入規範文件,引導“兩高”項目低碳綠色轉型發展。
我國現代煤化工行業存在先進與落後産能并存,企業能效差異顯著等問題。用能方面,餘熱利用不足、過程熱集成水平偏低、耗汽/耗電設備能效偏低等短闆仍待補齊,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潛力較大。
不過,考慮到現實情況,特種燃料、化工新材料等需求仍旺盛,市場引導下,煤化工行業産能自然也會随之增加,要想其低碳化發展還應逐步落實,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情況。
在實際應用上,已有不少煤化工企業通過優化工藝、與清潔能源耦合等方式推進清潔生産、綠色生産,實現提質增效。
現階段,煤化工實現低碳化生産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工藝排放減排,二是燃燒排放路徑減排。
前者可利用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将煤化工産生的CO2合成制取化學品,實現資源化利用;後者則是通過引入清潔電力來生産綠氫,如能打通電解水制氫與煤制油化工産業耦合成套技術工藝流程,煤化工項目的工藝碳排放可降低95%。
早在2018年,中科院提出過一種煤化工低碳發展可行方案,即低碳複合能源系統及其系統集成,将核能、可再生能源與煤炭資源耦合,在保障能源戰略供給的同時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為煤炭低碳高效利用提供解決方案。
總之,煤化工為煤炭主要應用領域,通過技術手段推動其朝着更低碳、更高效的方向發展,對于加快我國能源綠色轉型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