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出息了”!根據住建部發布的2020年城鄉統計年鑒來看,我國污水處理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其中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7.53%,縣域污水處理率達95.05%。
環保産業是“十四五”規劃中的重要發展産業,而作為環保産業的重要一環,污水處理還在獲得來自多方的強勢助推,市場毫無疑問仍然處于強擴張期!當然,這個擴張的方向,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畢竟當前的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
高層加碼污水處理,多方接力造高潮
今年1月,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就率先部署了今年的重點工作,明确一點,污染防治攻堅戰要繼續深入打好。2月下旬,生态環境部舉行的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再次強調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複、黃河生态保護治理等具體任務部署。
3月,《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2022年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相繼公開。一方面要求擴大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面,提速發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另一方面要求規範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監管工作,推動污水管網全過程控制,中心思想不外乎污水處理能力提升。
頻繁刷新污水處理這個關鍵詞,污水處理怎能不“脫穎而出”?
技術雙翼合推,創新産業發展共振帶
鼓勵企業技術創新,鼓勵專利發明與申請,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雙翼正逐漸豐盈。走向拼技術、拼運營的賽道,似乎越來越能成為行業治理模式與方案升級的最優解。
環境質量提升的重點是全生命周期的防控和治理,突破點是技術。如化纖廢水深度回用處理技術、高鹽廢水資源利用集成技術、煤化工廢水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等,切入業界重難點問題,助推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之路。
1 化纖廢水深度回用處理技術
化纖廢水深度回用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預處理單元、主體生化池和深度處理單元。本系統是以酸化預處理為保障、以高效厭氧+兩級好氧為核心、以氣浮+砂濾+炭濾為保證的三級處理系統,為化纖廢水提供了一個高效穩定、經濟合理的污水處理系統,其去除效果、達标穩定性、操作靈活性(可調性)得以有效保證。
本技術采用的厭氧反應器污泥濃度較高,容積負荷高,容積小,結構緊湊,構造簡單,操作運行方便;本設計厭氧處理段采用占地面積小、處理負荷高、污泥産率低的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反應器;本技術适用于改造項目,後續深度處理工藝占地面積小,可有效解決寸土寸金的土地資源,節約用地;本技術的系統可有效解決了化纖廢水中有機物含量高、生物降解性能差的問題,具有處理效果好、投資費用低、運行穩定等特點。
2 高鹽廢水資源利用集成技術
該技術通過對納濾、反滲透、均相電驅動膜和雙極膜等膜分離及膜濃縮工藝的高效集成,對高鹽廢水進行分鹽、濃縮、制酸堿及結晶等處理,實現廢水零排放、水和鹽的資源循環利用。膜分離和膜濃縮組合集成技術大幅減少蒸發量和蒸發器投資,同時也大幅降低了結晶分鹽的難度,實現氯化鈉和硫酸鈉等鹽分的分别回收利用,結晶鹽的品質較好。
水與鹽資源化利用。以膜分離濃縮組合技術為核心,結合預處理及結晶技術,使高鹽廢水中鹽和水、硫酸鈉和氯化鈉較為徹底的分離,實現水的回用、鹽的資源化,且回收鹽品質較高;外排母液少,結晶鹽資源化率高。
節省外購藥劑。系統自産軟化再生鹽溶液和酸堿藥劑,廢水資源自身利用,最大程度減少因藥劑投加增加廢渣(鹽)的産生量。
技術适用性廣。根據不同的水質類型,可采用不同的膜組合工藝;利用膜法分鹽,對來水的波動适應性高,過程控制比較容易。
3 煤化工廢水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
煤化工廢水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是集“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一體的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針對煤化工廢水成分複雜、酚油共存、難生物降解的特點,通過添加高效酚油萃取劑,提高廢水中單元酚、多元酚、雜環化合物和多環芳烴的萃取率,同時回收酚、油等資源。針對脫硫廢液,投加高效脫硫脫氰藥劑,經真空碳酸鉀脫硫廢液解毒處理工藝,實現脫硫廢液解毒預處理。
經過預處理後的廢水通過強化生物脫碳脫氮過程,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和COD得到去除。生化處理的出水加入高效絮凝劑,通過混凝作用使COD、色度和總氰得到去除,實現總氰達标。混凝出水使用臭氧作氧化劑,在高效專用催化劑作用下,将難降解有機物選擇性氧化分解,深度去除COD、色度、苯并芘等物質,出水滿足國家和地方排放要求。臭氧出水采用“超濾-反滲透-電滲析”多膜組合脫鹽處理方式,有效提高淡水産率,提高煤化工廢水濃縮倍數和濃水含鹽量。
縱觀整個污水處理行業的現狀,技術改良與升級之花不斷綻放,奮楫者絡繹不絕,但遠遠不夠。緊貼“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核心,創造水處理能力提升與節能降耗水平上更高的契合度,才能直面與産業同頻共振的發展機會。
資源化,市場邁開新步伐的指南針
從無害化到資源化,這條轉型之路邁過了多個門檻。開源節流往往相伴而生,但污水/海水資源化與節水的實現難度卻不可同日而語。全世界都在較長的一段曆史内熱切讨論着#水資源短缺#這個話題,相較海水淡化,顯然當下污水資源化這條蹊徑更加符合“實用主義”,也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案。
就說處理難度拉滿的工業污水處理,工業用水重複率低,遠不及發達國家的曆史已經一去不複返。2019年發布的《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就曾提出,2020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1%以上。而在去年年末,《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再次拉高最低線,明确202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要力争達到94%左右。
行穩緻遠,趕超争做領頭羊,不在污水資源化方面苦下功夫可不行。路,要走寬,才能越走越順。随着探索的不斷深入,污水資源化不出意外會是未來5年開外當之無愧的焦點,受到資本熱捧,推動創新加速,倒逼産業鍊成熟,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