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是工業生産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軍事上的“戰鬥力”、現代生活的“物化法官”,雖然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國在中高端産品的技術研發和市場化技術方面還需要持續發力。儀器儀表是用于檢查、測量、控制、分析、計算和顯示被測對象的物理量、化學量、生物量、電參數、幾何量及其運動狀況的器具或裝置。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産業分類,儀器儀表行業包括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電工儀器儀表、光學儀器、實驗室儀器、分析儀器、試驗機、工業用儀表、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等20個小專業。
儀器儀表廣泛用于鋼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汽車等各行各業,是工業生産的“倍增器”,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是軍事上的“戰鬥力”,是現代生活的“物化法官”,是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關鍵和核心,同時也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作為計量測試的手段,儀器儀表是提升我國計量測試水平最重要的環節。
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現狀
随着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新技術産業的迅速成長,我國儀器儀表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比較好的增長态勢,産業規模已經成為國際上行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發展中國家儀器儀表行業規模最大、産品品種最齊全的國家。
特别是2019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規模繼續擴大,全年走勢先抑後揚,營收和利潤均為正增長,并且均高于機械工業和全國工業平均增幅。全年規模以上企業為4 948家,營業收入8 315億元,同比增長6.52%;利潤總額858億元,同比增長5.12%。2019年,全行業進口528億美元,增長1.29%;出口325億美元,增長7.62%,逆差約203億美元。
我國儀器儀表産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我國儀器儀表發展規模雖然不斷擴大,但是一直存在基礎研究薄弱、産品可靠性和穩定性低、以中低端産品為主等問題,高端儀器儀表、核心零部件等長期依賴進口。我國儀器儀表産品一直處于進出口貿易逆差的狀态,逆差都在150億美元以上,2018年、2019年更是連續2年逆差超過200億美元,是機械制造業中逆差最大的行業之一。在産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面臨的新挑戰。
一是國産儀器整機的技術指标、性能參數等方面指标總體低于國外同類産品。雖然有些産品的某些主要技術指标可以達到或接近國外儀器指标,但是由于國内企業對産品的制造技術、工藝的掌握能力的缺乏,沒有很好地掌握或吃透儀器儀表中大量的關鍵制造技術,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能力又不強,普遍存在産品在技術指标、應用性能等方面都低于國外先進的同類産品。
二是國産的科學儀器功能部件和附件的性能和水平與國外産品有較大差距。我國精密加工和元器件産品基礎薄弱,圍繞儀器儀表産業的專業化配套能力不足,造成産品的功能部件和附件的工藝、質量水平不高,影響儀器儀表整體技術效果和檢測能力。
三是國産儀器儀表的可靠性、穩定性問題突出。國内企業對高性能産品的技術掌握不夠,低價格市場競争使企業對産品成本投入不夠,工藝水平和行業基礎差,使一些已經多年生産的國産儀器在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不及國外同類産品,使用戶對國産儀器産生極大的不信任。
四是儀器儀表的智能化水平不高,産品适用性不好。随着信息化的發展,儀器的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是當前儀器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減少誤差、提高效率、提高精度、擴大用途的良好途徑。國内企業對産品的應用認識不深,對用戶應用研究不夠,在産品的功能輔件、應用軟件和應用操作上存在不足,往往隻關注主機或者隻生産裸機,造成了國内産品應用範圍窄或者應用不便,影響了國産儀器的推廣應用。
根據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穩定性、可靠性、性價比等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些也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的一個共性問題。雖然很多企業不惜重金投入研發、引進了先進制造設備、加強了基礎管理工作,但整個生産鍊的精益化、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大部分産品的穩定性、可靠性、綜合性價比與國外産品依然差距明顯。
我國儀器儀表産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在全球化、世界經濟中心東移的大背景下,面對2020年複雜多變的大環境尤其是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我國儀器儀表發展中可能會出現各種不确定性,出口預期受影響比較大。由于我國将增強内循環建設,内需拉動将成為儀器儀表産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新基建也将推動儀器儀表技術的發展。
●新基建推進儀器儀表新技術
2020年3月以來,國家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